找回密码
 注册

用正确的姿势买书

2015-7-7 22:33| 发布者: halfsmoke| 查看: 815| 评论: 0

摘要: 俗话说得好,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有疑的读者一定有很多和我一样,是囤书爱好者,遇到双十一双十二这种购物狂欢节,一扫而空自己的购书单。但我想对于读书人来说,更大的痛苦可能不是买书时空掉的钱包或放在家里 ...

俗话说得好,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有疑的读者一定有很多和我一样,是囤书爱好者,遇到双十一双十二这种购物狂欢节,一扫而空自己的购书单。

但我想对于读书人来说,更大的痛苦可能不是买书时空掉的钱包或放在家里那一大堆读不完的书。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书读不完没关系,可以放在那看着慢慢开心,可不开心的是真的某天翻起来某本早前屯好的书时,觉得.....

“我怎么会买这种货色。”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用正确的姿势购入想买的书籍。恩,比较偏重于系统地自学某项技能或有体系的自学某些学科时的挑选技能。

我的ID从“你有药吗”改回来了,因为发现虽然自己的东西还没写怎么样,已经有其他公众号在copy了,不开森,招呼也不打一个就转走。豆瓣一刻把我上周发的那篇如何正确的表白转去了,我又抑郁了,转就转吗,偏偏把关于读书有疑的介绍删掉了,不开森。

于是决定改回我在各大社交网络用的id,藥師,大家可以叫我小药,对,就是那个每天在后台陪你们聊天,陪你们心碎,陪你们沉醉的小药。

致其他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者,转本站的文章的话,至少打个招呼,挂个作者名嘛,谢啦。

文/藥師

文科生的世界,是充满隐喻的,理科生的世界,是过多逻辑的。

文科的孩子在满是隐喻的世界里寻找真理,理科生在满是逻辑门的矩阵里寻求道理。

但无论他们寻找什么,最终,他们在果壳相遇,他们在豆瓣相遇,他们在知乎相遇,他们在亚马逊狂欢,他们在京东携手,他们在当当,恩,当当当当。

咳咳,扯得有点远,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聊聊用正确的姿势甄别、购入书籍。

最初做读书有疑的时候,这个平台的名字就来源于朱熹的一篇文章《读书贵有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推荐文章也是以“一篇好的书评,应该让人有去阅读一本书的欲望”作为标准推荐给大家。

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想让大家读读书评,读读各类书籍介绍,读读短篇,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甄选给大家推荐一些好书。

但读书这件事本身,还是希望各位读者自己去完成。读书是个苦差事,有的人读书,是简单的为了深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多的人,为了更简单的目标更功利的目的去读书,但无论什么出发点,读书总是好的。

下面就来聊聊笔者对于书籍甄选、系统性购买的一些经验。

一,不要去全盘接受他人的书单和推荐。

其实这是最重要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全盘接受他人的书单、推荐,不如自己去甄选。

如果是专业类知识,推荐人往往是从自身的知识结构推荐,对读者的水平认识不足,往往推荐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被推荐的人读。

记得念大学的时候,大二的一门课是院里的院长上,第一次上课院长就推荐了几本该门课的原文书,恩,同学们确实都买了,开始挑灯夜战挑战大部头了,但两个星期后就没几个人读了,很简单,一堆四六级没过的同学为了几门专业课中的一门每个星期丢进去10几个小时左右啃大部头原文书(仅仅是读原文跟一周两次上课的进度而已),根本不实际。推书也是一样的,一是不了解对方的知识结构,推荐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对方。二是众口难调,个人觉得好看的书学到知识的书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每个人的领悟力、学力也都是不同的。在对他人知识结构不了解的情况下泛泛的去推荐起效真的很少。说来好笑,本人最近三年读到的觉得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竟然是:《铃木大拙禅学入门》,我和朋友们这么谈起这本书都会说它打开了我一个新的世界。但等我把相关禅学的东西推荐给认识的人时,哪怕只是谈起,他们都觉得索然无味。

所以说,鄙人之肉,他人之毒吗。上个月在读书有疑上推荐了一篇冯驌先生写的《如果你有时间,在面对装修这件事上,你必须要看书》。

但我想去落实把冯先生提到的每本书都买了的人寥寥无几,我是其中一个。恩,全部都买了,而且按照冯先生推荐的顺序顺次读过去的,都读完了。按理说冯先生应该是做室内设计相关工作的,推荐的东西该是专业的,可靠的。可等我花了时间照单把他说的书全读完后,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如冯先生大为推崇的《设计准则:成为自己的室内设计师》,个人倒是觉得受益不多。大为推崇的《设计住宅解刨书》个人觉得在大陆环境不是很适用,书中提到的开口部(特别是国内这种基本商品房的情况)、基地和道路、住宅用地方位、尺和坪(日本标准和国际标准对比)基本对国内情况不适用。推荐的《这样装修不后悔》以及《室内设计师专用灯光设计手册-W》我倒是非常喜欢,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等等等等。但你不能说冯先生推荐的东西不对,而只是基于不同知识结构的出发点不同,以及个人口味的偏好。其实这是我诸多次实验中的一次,之前也试过在豆瓣刷别人的豆列,在学习某个技能时整个豆列的去买书,去读。结果都是差强人意。

总结起来一句话,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买书的时候挑书的时候偷了懒,后面付的代价更多。

二、给自己的私人定制书单

文学类的东西按图索骥最好。

对于喜欢的作家不妨去看看这个作家大为推崇的一些作品、作家,买书来看基本八九不离十,还会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仅以国内读者熟知的村上为例。

村上春树本身是个翻译家,翻译过《失却的三小时》,重译过《麦田里的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漫长的告别》《蒂凡尼的早餐》。首译成日语的作品有《西风号遭难》《牧熊》《大教堂》《利穿心脏》等等。

村上翻译的作家以美国当代作家为主。主要有司各特·菲茨杰拉德、雷蒙德·钱德勒、塞林格、雷蒙德·卡佛、约翰·欧文、杜鲁门·卡波特、比尔·克劳、蒂姆·奥布莱恩、格雷斯·佩利、马克·斯特兰德等,不用说也都能知道,这些都是村上的心头好,村上自身的写作也多多少少受了他们的影响。

我想在国内认识村上的人远多于上面提到的这些美国作家,喜欢村上的人不妨翻翻上面的作品、以及在他自己作品里大为推崇的一些作家(恩,我会告诉你们我把村上提到的很多爵士乐都听了吗),找找他们的书,往往也都不错。这就是所谓的按图索骥。

历史类的东西不要去信奉《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快餐书籍,读史是最考脑筋的东西,快餐能让你增加谈资,但不会让你真正的了解一段历史。如果只是单纯的功利性的增加一些饭桌上的聊资,一些快餐书籍读读,百家讲坛看看足以,但如果真的是要深入进去,恐怕是要大把时间丢进去的。

历史读起来方方面面的知识需求量是最大的,了解一段历史,会涉及到当时社会的人文、地理、经济、政治方方种种。从通史开始总没错,自己亲手去整理时间线,通史方面通常各段历史都会有公认的较好的便于切入的书籍,如全球历史可以去读《全球通史》,如中国史去读钱穆的《国史大纲》。时间线出来后脑子里的框架就有了,再去研究自己有兴趣的专史,找相关的书籍,哪怕是描述那个时代的小说、电视剧都可以看看。随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列书单,就快多了。

专业类的知识,其实真的无须多言,对专业类书籍有需求的一般是在校生。

对在校生来说,首先去扫论文库,再次爬爬wiki(英语不好的当我没说过)。

论文库也好,wiki也好,都像棵大树,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爬进去都会寻根觅叶,慢慢掌握到某门专业的梗概,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列表即可。

相关的论文也好,爬wiki也好,各类References里多次出现的书籍总会是权重较大的书籍,请根据需要买买买。

业余爱好、生活技能的书,这个怎么说呢,我想把类似怎么养多肉、怎么健身、怎么跑步,怎么装修这些东西,都看做是这一门类的书籍,这也是豆瓣读书里的学习类主流书籍。

这类书真的很适合爬豆列。豆列的好处事以买书为目的直接同书籍对接,坏处是豆列的水准参差不齐,要自己辨别。

还以学习室内装修为例。我去读《设计准则:成为自已的室内设计师》(恩,就是上面冯先生首推的书)一书时,找到该书的豆瓣页面,点开右侧以下豆列推荐就可以翻看类似相近水准书籍的收集了(恩,豆列本身的水准参差不齐,还是要个人甄别的)。

支持

反对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招标网平台地图|Archiver|手机版|机械设计招标网 ( 京ICP备17072296号-4 )

GMT+8, 2024-5-3 02: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