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德国人的严谨和日本人区别何在?

2015-7-7 22:39| 发布者: halfsmoke| 查看: 985| 评论: 1|原作者: masato

摘要: 我们常说德国人和日本人都很严谨。德国和日本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理论上如果两个国家的人性情相似的话,他们的行为也会很相似,从而令生产活动的结果也有相似之处。   可是明明德国和日本生产出来的工业制品( ...
我们常说德国人和日本人都很严谨。德国和日本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理论上如果两个国家的人性情相似的话,他们的行为也会很相似,从而令生产活动的结果也有相似之处。
  可是明明德国和日本生产出来的工业制品(本文探讨的领域停留在汽车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那么不一样。所以从德系车和日系车的不同点推测,德国人和日本人的严谨有区别吗?这次的德国之行,我就顺便捎带上这个问题了。
  当然,由于观察者是不以严谨著称的中国人,以下推论仅仅是个人见解,我更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把这个话题聊得更透彻。
1F4502P7-0.jpg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飞机餐怎么吃?
  我两年前第一次去日本,身旁坐着的就是一个日本人。
  这是一顿有冷面、酱菜、面包、水果的日式料理,总而言之吃起来非常复杂。我旁边的那个日本人,餐盘里面的食物始终摆放得井井有条,拆下来的包装袋、吃完的小碗,全都码得整整齐齐,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任何时候看过去,都像是已经被精细地收拾一番。
  最后餐盘被收走的时候,餐具仔细地排好,餐巾纸叠整齐,盒子小碗的盖子都重新盖上,总之比发放下来的时候还要整洁。这是日本人从幼儿园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遵循的一种习惯。
  这次飞德国,右前方是一个德国人。吃飞机餐大快朵颐之后,餐盘上也很随心所欲,用完的纸巾揉成一团随意放着,小碗小盒盖子和用过的餐具也并没有摆放整齐。似乎德国人对收拾餐具没有日本人那么讲究。
  来到德国,博世德国总部的一个中国籍员工跟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德国人严谨的故事:他在德国攻读硕士,有一次在实验室旁边有一个空置的房间,研究生们提议将一些桌子搬过去,优化一下实验环境。
  在我们看来,直接把桌子搬过去就得了,要不了10分钟。不过德国导师却打开了AutoCAD(一个工业绘图软件,可进行室内平面设计),画好空置房间的平面图,然后再在图纸上画好桌子应该摆放的位置,然后再指示学生们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把桌子搬到预设的位置。
  除了这个亲耳所听到的事情,以前还听说过很多关于德国人如何守时的故事,把每天的行程精确到“分”,其实德国人能这么做,必须基于整个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公共默契,--只有其他人,例如公共交通服务守时,个人才有可能守时。
  所以,如果以上面的实例,以小见大地推论,我会认为德国人的严谨,其很重要的一点表现是规划意识。
  德国导师用AutoCAD指导“搬家”,就是标准化流程的思维,而守时的习惯,就是按照进度表推进一件事情的一个落实点。标准化流程,严格遵守时间表执行,这都是规划意识的表现。
  规划意识,让德国人有一种凡事都基于充分的、正确的的事实,将现象抽象成原理的能力,这种类似于构建上层建筑的思维,除了解决实际问题,其更重要的价值是拥有更强的延展性。
  试想想,当时导师只是为了挪桌子而建模,我们也许会觉得多此一举,但是一旦建模完成之后,在这个房间里面可以实现的扩展想法就不仅仅局限于挪桌子了,“建模”就是上层建筑。
  而如果按照中国人的惯常思维走捷径,只是单纯把桌子挪过去,的确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解决眼前的问题,但对于这间房间的再度利用或功能扩展,是没有任何建树的。
  还记得网上传来传去的那个“德国修的下水道系统,沙井盖旁边还放着油纸包着的全新螺丝”的故事吗?未必真实,但的确很符合德国人“规划”的习惯。
  再回到汽车上,规划意识让德国人可以更透彻地拆解“汽车是什么”“汽车可以为人们带来什么”这些基本问题。
  再加上德国教育制度有学徒制教学的传统,每一个德国人都是在工业兴国的进程里长大的,两个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德国人更容易产生发明的火花,所谓工程师思维,也许其根源正来源于此。规划再加上工程师思维,两者结合起来,让德国汽车厂乃至供应商,发展出许多前瞻性的技术。
  而日本人的严谨,则是注重建立秩序感。吃完饭把餐具收拾干净、服务至上、职场里森严的等级制度、讲礼貌说敬语,甚至不少人说日本人骨子里有一股奴性,其实其本质都是因为日本人对建立一种秩序的重视。
  建立起健康合理的秩序,是能够让整个社会以更高效、内耗更低的方式运作的。例如被誉为汽车产业第三次革命的“丰田生产方式”,本质就是丰田在汽车生产建立起的一种生产秩序。
  日本人的秩序感,反过来对看上去很混乱的库存状况,会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早期的丰田也没少参观福特、克莱斯勒等先进的汽车制造商,可同时丰田也看到了他们流水线生产过程里的不足,生产线配置不合理,生产出冗余库存,造成浪费。
  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准时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JIT的基本思想是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
  但秩序在某些时候也妨碍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新技术以及管理革新的推进。某程度上说,已有的秩序,会给创造力的发挥戴上桎梏,人们变得谨慎、麻木、内部驱动力不足。冗余的等级制度,也阻碍了一个企业的革新,影响长远发展,日本很多企业在技术革新这方面,看上去并不具备欧美企业的活力。
  如果仔细感受,其实德国人和日本人在“严谨”的方向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些差异可以解释德系车和日系车之间的一些区别。当然,我说到的两个民族的突出特点,并不是说他们只表现出这两方面的严谨精神。“规划意识”并不是德国人的全部,科学家思维也很严谨;除了“秩序感”之外,日本人也还挺较真的。
  只不过就好比一向只吃白水煮蔬菜的人,对香锅爆炒和蒜蓉炒这两种味道截然不同的烹调方法,都会笼统地以“好吃”来概括一样,对于“规划意识”和“秩序感”都缺乏的我们来说,我们看到的日本人和德国人,第一感觉就是,他们比我们严谨太多了,而无暇顾及这是辣菜还是咸香菜。
3

支持

反对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普通会员 2015-7-12 00:12
原来是这样!

查看全部评论(1)

招标网平台地图|Archiver|手机版|机械设计招标网 ( 京ICP备17072296号-4 )

GMT+8, 2024-5-3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