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12|回复: 0

[设计感悟] 谈谈公司降成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7 05: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询更多机械资源,享用更多功能,轻松畅享机械设计招标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说说一个公司里面的降成本问题!我所呆过的公司无一例外的都会去要求降成本!这个降成本分得较细,有技术降成本,有工艺降成本,质量降本,采购降本,生产降本等等。
一个公司从长远发展来看,降本当然是好事,也是势在必行,只是就本人这几年来遇到的公司同样无一例外的把这个方向走偏了(仅个人看法)。
由于自己在制冷家电行业呆着,就说说冰箱企业里的一些现象;公司几乎每年都有一个降本计划,要求设计人员对设计进行降成本。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往往引来另外一幕一演,那就是高层给研发部一个硬性指标并进行考核,比如高层要求研发部今年降本600 万。这就是一个硬性指标,必须在某月前完成!每当我看到公司这样的规定我都忍住无赖的笑笑,甚至心里有一丝丝的BS……


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的公司,几乎千篇一律在设计新产品时,会去参考研究优秀公司或者竞争对手公司的某产品!然后加上一点点的创新就成为了自己的品牌,这个是国情,你懂的!高铁如此,更何况是一台冰箱!


在这们的大背景,大前提下,设计人员往往在设计初期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出错,几乎会像别人成熟产品设计靠近,当然这得绕开别人的专利!说得难听一点,几乎在不涉及到专利情况下,尽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产品!
冰箱上结构性的零部件就那么多,在结构已经定了情况下,试问要降成本,你会怎么做?(相对来说,还是性能降本空间较大)大部分公司都会铤而走险,把材料的厚度减薄,像有些人会把1.2 的板材降为1.1,然后再做一定的试验产品就流向市场,而这个公司一般会给一定的奖金,某些公司给的是0.6%,呵,这个比例太低!


还有一些工程师会找新产材料的替代,还有一些人,就是小改结构,相当于重新设计一下,投点小钱!
其实我个人很不赞成,结构性的零件去减薄材料,我不是什么专家,我不会很专业的分析这个问题,我只说一个客观的事实,如果材料真的可以减薄来做,那做了几十年冰箱的新飞与海尔还有科龙,为什么他们不减薄呢?就像我曾经遇到的一个工程师,他首先就提出,将侧板由0.5 改为0.45,当时我大脑的第一反应,那些做了几十年的公司为什么没有这样改……难道他们公司里面那么多的专家,优秀的工程师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我不反对创新,
相反,我支持创新,但创新是一定的前提与时机的……

当时在公司,现有生产的产品都还没有理顺,就开始强攻降本,结果很明显,失败而告终!

在一个公司的降本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看法如下:
1、把降本作为一种目标,而不是硬性指标,不纳入考核,奖金提升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工程师去思考如何降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是谁降本出了问题,谁负责,工资甚至可以全扣掉他的。我的看法是,我可以给你高额的奖金,但我不允许你为了奖金而去牺牲产品!各种试验必须做到位,降本后,一年以后根据市场具体反馈情况再将你的奖金给你。(这个也可以分阶段来付)


说到此,举个反例,曾经在合肥某冰箱企业,降本,某工程师,把某零件,一分为二,然后再变短一些,从材料上来看,节约了,达到了降本的目的,当时还申请了专利,但后来等人家奖金都拿了,才发现这个设计有问题,不行,又改回来,这不是挺折腾人的嘛?你看这公司SB 不,当时用硬性指标压着别人降本,别人无赖就降了,还申请了专利,这说明公司是认可他的这种做法,可是后来又发现不行了。你说这个责任在谁呢?这样折腾一圈从公司总效益来说,我相信,这根本就是亏,而不是赚。这倒也罢了,问题是让了一帮子人做了很多无用功!(其实有时从纯材料重量厚度上去考虑成本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有些东西厚度减薄了未必会降低成本,干采购这行就应该懂)


这方面我觉得海尔做得比较好,设计人员必须为自己的设计失败而买单……

在合肥,曾有工程师为了奖金对产品试验作假,(当然也有指标的压力)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了……

2、降本从小事做起!
我所呆过的公司,我常常遇到这些情况:
(1)常常有人通宵不关电脑,常常有人通宵不关空调,常常有人,让灯点通宵,让水不停的放点……
(2)常常有人吃饭不吃完就倒掉,常常有人,空调开18-22 度,自己再坐着里面穿外套……
(3)常常有人不懂,或者证明自己一个想法做一堆样机,最后报废……
(4)常常把某一份工作分给两个人做……
(5)……
这里都不一一举了,太多太多,我觉得这都是一种浪费成本的表现,那些吃饭不吃完的,我常常心里说,中国就是有这种人才把现在的大米搞得这么贵,本来种地的人就少了很多,他又这般浪费!那些常常浪费电的人,我在想,不知道是他太有钱,还是没有成家经历过柴米油盐酱醋茶带来的压力?这些节约下来,都是一笔不菲的数目!我深信……


我常常看到某些公司把一整整台的产品报废,其实我有时在想,如果我们大家都当是自己家的,尽可能在满足我们试验的前提下少浪费一点,我们不是赚得更多的么?太多太多的这样的例子,有时看到那个报废,我都心酸,那个浪费太大了……现在家电利润很低,至少国内市场是如此,一台普通冰箱企业真正赚到手的可能也就百把块钱,但是你又可知道冰箱侧板一个平米双是多少,如果报废那么一张,可能一台冰箱赚的钱就没有了!这些都是成本……
这些不是靠一个公司的某些硬性指标就能控制的!

在中国我常常这样说,这是国情,你我都搞不定,首先要找高素质的人才,试问当今社会还有几人?
在你的身边谁把公司的东西当自己的东西在爱护?就拿空调来说,你会在你自己家里穿着外套来吹空调么(夏天)?我相信十人有九人不会,唯一的那一个是太有钱了,或者是不懂事。但是在公司,有这种思想与这样做的人,一大把。我个人常常是将空调调到27-29 度,这样的天气,三十多度,低于三十度,你就不会感觉到热得心慌了,何必那么浪费电源呢?贵州还有有很多小孩子家里没有电灯呢?你这样浪费只会让中国的贫富差距更大……


在企业做事,人是最难搞定的,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我曾跟小春子晚上吃饭,每次我们都会聊企业里面的相关话题,最后的结论是国情,你我都搞不定!


总的来说,在降本这个问题上,我希望每个公司的高层,都三思而后行……别像某些人一样,那是去追求什么GDP,CPI 之类的,而这当中带来的负面效果,我想你也懂的……
只是,在当下,很多人,为了混个饭吃,又不得不故意搞些事出来做以此来忽悠老板,其实搞的事都是做的无用功。他们也很无赖,要供房,供车,养孩子……这些大家都能理解,我的理想中是,下面的人别老做无用功,你努力为企业做,但企业不亏你……
但是的但是,在中国,有几个这样的老板?……
两难之中,不管是企业高层,还是设计人员,我个人都希望你们三思而后行……中国为什么这么少的百年品牌?
我想,你懂的……因为高层从来就没有这个想法,在中国国情下,他们都是眼前赚一把,然后换行,或者换品牌再来……无赖……
国情啊……国情啊……你叫我怎么来爱你……

招标网平台地图|Archiver|手机版|机械设计招标网 ( 京ICP备17072296号-4 )

GMT+8, 2024-6-14 15: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