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34|回复: 0

[设计感悟] 用工匠精神来缔造我国的机械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9 14: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查询更多机械资源,享用更多功能,轻松畅享机械设计招标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上半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这样的:

年初,我去瑞士苏黎世旅游,那是全球公认的居住环境最好、也是物价最为昂贵的城市。在苏黎世的中心商业街上,我赫然被橱窗里的一只压力锅给吸引住了。它呈醒目的深蓝色,是德国双立人品牌,而让我停住的原因则是它的标价:290欧元。一只压力锅竟可售卖到如此高价,让我不由惊叹。谁料,与我同行的一位企业家朋友告诉我,这只锅在国内中心城市的售价是3200元人民币,他的太太日前刚好看中一只。为了求证,我用手机把这只锅拍了下来。

凑巧的是,回到国内的几天后,我在一次座谈会上碰到了一家民营压力锅企业的董事长,这家企业位于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县城,二十年前我曾经去那里采访过,当时还是一间很不起眼的街道小厂,替沈阳的双喜牌压力锅做贴牌生产。近十多年,这家企业自立品牌,扩张发展,赫然已成国内行业冠军,其产量在全球也排第四。座谈期间,我把手机中的照片给那位董事长看,提出的问题是,你的工厂能否生产出这样的高价产品?他回答说,质量和功能应该可以接近,可是价格却怎么也定不到那么高,最多不过千元。

接着,他突然告诉我,现在,他最大的兴趣已经从做压力锅转到资本经营了,前年,他已经把企业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给法国的一个家电集团,得二十多亿元。我问,那么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他说,在家乡投资了一个岛,准备开发房地产和码头,政府对他非常支持,其盈利前景大大的好过生产压力锅。

我听到这里,百感交集。当时在座的还有一位老资格的经济学家,我对他说,看来中国人十年之内再也做不出一口好锅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被这只压力锅的故事所缠绕。脑海之中,二十年前那个简陋的街道小工厂与苏黎世大道上的橱窗交叠出现,让人莫名惆怅。二十年,一代人,好不容易做到全球第四,一朝出售,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回到那个位置?

更让人担忧的问题是:在2010年的中国企业界,不愿意“再埋头做压力锅”的企业家到底有多少?

近年以来,专心实业似乎已经是一件十分“落伍”的事情了。当年曾被视为偶像的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等实业家不再时髦,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巴菲特、索罗斯和李嘉诚。“用钱生钱”显然比实业来得轻松愉快。我近期时常碰到一些仍在实业界打拼的企业家,纷纷萌生退意,向往去做一个投资家,或VC,或PE,总之不愿意再干实业。

这些景象似乎在显示,当今是自1990年以来民营企业家士气最低迷的时期。究其原因,简略而言大抵有三。

其一,资本市场(包括股权投资和经营房地产等等)的回报大大高于工业经营。

其二,传媒过分渲染投资神话,打开报纸网站,随处可见哪位投资家看中一家小公司,仅仅几年就得数十倍、成百倍回报的“神话”,实业之心,不禁荡漾。

其三,实业投资的宏观环境未得改善,特别是去年以来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极大地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这种低迷的景象却与中国经济的实际需要产生了极大的落差。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被迫向内需化转型,而国内消费市场确乎也出现了旺盛之势,而这其实正是实业家可以大展雄心的时刻。同时,中国的产业经济面临升级转型的重大时刻,更需要实业家全力以赴,加大投入。而当其时,却出现了投机之风,这不得不让人生出无限的担忧。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要在全球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依赖实业经济的勃兴。当实业家都一一的被“逼”成了投资家,当“实业之心”一一冷却,那么,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又将从何说起?

吴晓波的文章中也已经解释了,关键的原因之一是: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回报大大高于工业经营。

从社会学的角度,资源和回报的不均有其积极意义。现代社会中有的工作是非常容易做的,而有的工作比如工程设计、器官移植,这些工作则需要那些少数有天赋且经过长期训练的人来从事。一个职位的功能越是重要,社会给予这个职位的回报就应该更大。这种策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因为收入、声望、权力和闲暇可以鼓励人们从事重要的工作,并且长时间的努力做好这些重要工作。

那么,投资是否比工业经营重要呢?绝对不是。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业的。

金融投资是资本的整合分配,将资本投到增值效率最高的项目中去,可以理解成一个乘数,但创造价值本身的基数是工业经营本身。假设不存在投资行为,原始本金的累积固然会艰难许多,发展的速度也会比较慢,但创造和发展依然是可能的。倘若没有了实业,实业家都弃经营而转为更加简单直接的投资,当泡沫破裂之后,世界将会如何?

那么,实业如何「不死」?我认为实业的精髓可以一个最近挺流行的词来形容: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也许其利暂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随后建立起品牌效应,也可能得到认可提升回报。

(这里说到品牌,和我所提到的实实在在的价值相比,品牌有价值吗?有的。品牌是一个承诺。对与制造商,好品牌承诺着精湛技术始终如一的质量控制和值得欣赏的文化,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那是一种信任,信任你下一个产品会和上一个一样好。或者一样不好。)

德国是实业大国,产品精益求精,制造稳扎稳打。赢得声誉的背后是对技术的情怀,质量严格控制和管理模式的优化。 实业家门将心力倾注于研发制造,融入了自己的时间、劳动、智慧,有的甚至是用艺术创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产品,从汽车到高压锅到刀具莫不是如此。赠送一张看着就赏心悦目的刀具:




德国经济稳定,物价稳定原因之一就是建立在背后的踏实与情怀。文化中崇拜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技术和质量,精神是充实的,人心是平和的。过程中没有不择手段的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却以艺术品般的作品赢得认可,得到更高的报酬。

相比之下,浮躁和短视在中国企业中泛滥得多。山寨源自利益驱使和对创造力的不尊重,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无不是单薄的逐利逻辑。没有工匠精神的利润崇拜像一种慢性毒品,让人着迷却为企业的声誉和长期发展埋下危险的种子,甚至对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上造成恶果。

「在道德规范下,通过劳动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价值,从而获得自我价值实现和经济回报。利润来自于对你所创造价值的嘉奖,从长远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是正确,但在细节执行中责任感和情怀才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

至于中国未来是否「实业已死」呢?

一来,房地产的投资热将慢慢降温,更加谨慎的投资者也许也将把更多精力放在实业经营上吧。

二来,虽然成为众矢之的企业和产品不胜枚举,但也大有理想主义的人在技术和质量上精益求精,致力于制造出有用、可靠的产品,把工匠精神奉为圭臬。虽然有时也会觉得无助,但这条路在线框中可以被认为是畅通的。

最后想说,投身实业的经营者们虽然很多时候不在镁光灯下光鲜亮丽,但绝对值得骄傲。不用怀疑,带着工匠精神,义无反顾地做经营好产品和服务吧!(部分节选自知乎精选)

用工匠精神来缔造我国的机械设计

用工匠精神来缔造我国的机械设计

招标网平台地图|Archiver|手机版|机械设计招标网 ( 京ICP备17072296号-4 )

GMT+8, 2024-6-14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